CN EN

分享

回眸 | 何以“大先生”?清华师者如是说
2022.04.20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021年4月19日,清华园内,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在这里落地生根,萌发新芽。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

何以为大?承载着百又十年的丰厚治学底蕴,清华人对育人之道的孜孜追求不止、探索步履不息。

尚师尚道,承为学之心

“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王大中

将一生求索与我国核能事业紧密交织、相连,202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道出的正是清华园里一批批“红色工程师”的心声。

从面向基础前沿研制“两芯一器”的戴琼海院士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到带领课题组战斗在科技抗疫前线的张林琦、王新泉团队,再到冬奥会冬残奥会上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等多院系清华师生齐心协力助力“科技冬奥”……

以“最强大脑”服务国家、贡献社会,是清华人铭刻在基因里的代代师承。

“要去做最前沿的领域、做开创性的研究,有想法就一定能实现。”时常能从导师戴琼海院士口中收获这样的鼓励,对于从事国际尖端科技领域计算光学和脑科学方向研究的自动化系学生公瑾来说获益匪浅,因为“这种自信不是鸡汤式的教育,而是戴老师多年研究经验所带来的学术上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两千五百多年前先师孔子的为师哲思,正是今日清华师者为学为教的实践准则。

2015年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首次夺冠

十年寒暑,15个总冠军,50余位“破壁少年”。

计算机系学生超算团队傲人战绩的背后,有清华在超算领域的雄厚实力支撑,更有一位位“超算精英”的倾囊相授。

2021年,疫情之下的SC21超算大赛与往年相比有了更具挑战性的“游戏规则”:更“顺手”的自带设备改为线上提供统一的设备机器,不同类型和层级的机器以不同价格“限量”供应……

“如何在总预算1500美元下实现最优配置,如何运用科学策略与别的团队‘抢机器’,这就太有意思了!”团队指导教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文弢回忆起比赛的规则至今依旧兴奋不已。

凭借多年带队参赛的丰富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水准,韩文弢带领6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见招拆招”,设计出最优方案和备用方案两种不同的策略灵活应变,打出一场漂亮的“有准备之仗”。

连续46小时在线作战,激烈的云计算平台资源竞争,这支年轻的团队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凭借超强的耐力、机敏的应变能力和稳定的发挥再度夺魁,实现了SC竞赛的中国四连冠。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相比于热门的人工智能,门槛高、交叉性强,高性能计算方向是一条更难走却同样关键的科研之路,在一位位超算导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多学生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蓝海”。

“用心培养,培养热爱,我们是认真的。”从超算团队导师、计算机系教师翟季冬、韩文弢,到更多游走在学术科研前沿、教书育人一线的学术新秀,青年教师们以研促教、科教融合,一支生机勃勃的学术人才梯队茁壮成长,正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劲的后备力量。

从师从游,传为事之道

“不要叫我院士,请叫我老师。因为做老师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钱易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书育人是环境学院教授钱易院士一生躬行的挚爱事业,更是清华园里延绵不绝的师者情怀。

这里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世界级物理学家杨振宁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共谈物理学前沿发展。他走下讲台倾听他们的学术科研疑惑,带领青涩少年初开科学之窗得以窥其堂奥。“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助清华训练一些年轻人……帮助他们走到正确的学习、研究的道路上去,这当然是一个很值得做的事业。”

这里有图灵奖得主、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用一门“计算机应用数学”课将众多青年学子领进计算机数学世界美妙的天地。一笔一划在黑板上跳舞的粉笔和十八年来由他相继推动促成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人工智能班、量子信息班三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共同书写的是他“为国家培养人才,引领中国‘图灵’之路”的拳拳初心

这里有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与有志于数学科学研究的“求真”学子围坐一堂,共同让探索的目光穿透层层迷雾,漫游于数学璀璨奥妙的星空。“集美清华,求真淬炼,书声哲语连成片。”这是丘成桐心中最美的教育殿堂。

吴璟在课堂上

这种对教书育人的执着与热爱正在青年一辈身上传承发扬。

“从初上讲台对教学的一无所知,到对教书育人摸索出自己的理解、有了深厚的感情。这是我留校任教十年中最大的成长与转变。”三门精品课、一门标杆课,土木系副教授吴璟用十年深耕三尺讲台。

早上七点半,吴璟一如既往走进教室打开投影仪,投影幕布上循环展示着对过去一周经济时事的梳理汇总。距离第一节课开始还有半小时,提前来到教室向吴璟请教问题的学生络绎不绝。

“同学们现在基本都知道,如果要找我讨论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课提前到教室,我肯定在。”在吴璟看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秉持全情投入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同学们的一种影响力,不刻意强调,却润物无声。

重视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拓新教学方法、推动体系建设,每一次课堂实践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海同游,吴璟与学生在这里相扶相持,一路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一个人,是教师用言传身教去点燃每个个体。”这是未央书院院长、电机系教授、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奖者梁曦东在强基书院的育人探索,也是清华园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动人瞬间。

书院新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初窥科研门径

相约餐厅一聚聊聊近况,走进实验室初窥科研门径,教育随时随地发生。在强基书院的“导师制”试点中,越来越多教师做起了学生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在点滴相处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好大学生涯第一步。

“从导师的身上,我们不仅能获取实用的大学生活建议,更能从日常的相处中近距离感受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探微书院的大一新生从“导师制”中获益匪浅。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清华百余年来的优良育人传统中,有师生从游的其乐融融,也有老少接力的薪火相承。

一部“导学热线”,为长期奋战在教书育人一线的离退休教师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搭起“连心桥”,传授育人经验、答疑解惑导学难题,“教师的职业没有退休一说。”成为“导学热线”专家的物理系教授吴念乐在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将优良导学文化向青年师生接续传承。

开设名师教学讲坛、一位位教学名师面向一线教师开讲。“基础物理教学肯定不是专门为了传授知识,首先是树立科学精神,第二个是培养探究能力。”“一门好课是一个学生非常淳朴和初始的期待;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开设一门好课是一个教师的本分。”多年教学实践凝练出的思想精粹在更多师生中口耳相传,“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在一次次师生互动中不断渗透浸染。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青年教师搭建良好的交流、发展平台;开展新教师导引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教与学”分享会、教学沙龙,交流教学经验和育人理念,让更多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引领学生成长;推进教师分系列管理、教研系列准聘长聘、薪酬体系改革,打出清华人事制度改革“见真章”的“组合拳”。

瞄准世界一流,一位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清华教师羽翼日渐丰满,润泽心田的育人情怀在清华园里处处留芳,教泽绵长

亦师亦友,修为人之德

越是有成就的学生,做出的成绩不一定完全在才,还要有一定的‘德’。——吴良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俯身学界求索、抬头“谋万家居”,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院士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凝望党旗、初心如磐,他们身体力行,用理想信念引领着莘莘学子成才成人的重要方向。

“我们曾在天安门上开组会!”2019年6月,计算机系“80后”副教授刘知远接到组织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的通知后,他在实验室环绕一周,拍了拍学生们的肩。

“去吗?”“去!”14名学生的肯定回答让他们课题组的身影一起出现在了国庆群众游行的方阵里。

利用外出训练的等待时间,齐上阵的刘知远课题组常常围成圈席地而坐,你一言我一语,从全球变暖谈到人生理想,在玩游戏中大开脑洞,启发出研究新方向。

“在游戏中有个同学突然想到跟他的研究有关,我们就当场坐下来,在长安街上开了一个组会。”现在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投稿至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上。

“70周年大庆,能跟同学们一起走在长安街,在天安门前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和自豪,我相信这是终生难忘的经历。我们都要像方阵行进和标语车推行那样齐心协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刘知远说。

“选择最优秀的集体,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这是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成员们共同的郑重抉择,在勇攀科研高峰、潜心教书育人的征途上,坚定的信仰激荡起他们同奋进、共成长的澎湃力量。截至2021年底,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入站教师156名,对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不断增强。

四代师生“四世同堂”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联欢晚会的舞台上,黄克智、庄茁、柳占立、姚凯丽四代师生“四世同堂”,红色是他们共同的信仰。学术研究接力延续、理想信念四代同承,红色师门代代花开、桃李天下,更有联翩而至的后起之辈向着一项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前赴后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了清华青年教师最引以自豪的教育宣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导学思政”体系建设日臻完善,青年教职工主题实践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学习研讨扎实推进,先进典型宣传不断引领示范……清华园里的师风师德专项行动方兴未艾。优良的师德师风在这里赓续传承、蔚然成风,为莘莘学子的成才立德之路供给着充盈丰沛的雨露甘霖。

“大先生”,是大学精神的缔造者、传承者、实践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纵观百十年,一代代倾心学术研究、热爱教育事业、执着教书育人的大师典范昭示着清华园里的师者风骨。

着眼未来,心系“国之大者”,书写百十新篇,在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的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引领下,清华园里这支向着“大先生”目标奋勇起航的教师队伍正日益壮大。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校党委书记邱勇的“金句”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一位位“良师益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正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一批批清华学子在他们的指导下正努力成长为可堪大任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人才。

欣欣向荣的清华园里,育人之心愈加澄澈,育人之声愈发动听。新时代“大先生”的动人故事正在时光流转中不断积累沉淀,其中必将有清华师者用心书写的精彩一页!

来源:清华大学公众号

主题图摄影:董令时

© 2024 乐竞网页版登录入口,乐竞(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乐竞网页版登录入口,乐竞(中国)

100084

© 2024 乐竞网页版登录入口,乐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