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设计:
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养老产业的利器
现在全世界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据联合国预测,未来20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人每月将净增200万。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15%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到2040年,中国将全面进入老龄化高峰期,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 74 亿,占总人口的24. 48 %。中国将成为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行动计划》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健康、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的需求。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水平。
在解决科技如何服务老年人群、如何建设人性化养老社区等问题上,工业设计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工业设计是一项战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构建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推动创新,建立商业成功并提高生活质量。工业设计弥合了现实存在和未来可能之间的差距,是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用户体验的重要桥梁。工业设计是一个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用户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活动,其核心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为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提供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从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设计角度看,很多发达国家相继展开了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研究与实践。其中,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无障碍设计(Designing for accessibility)、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设计为人人(Design for All)、跨代设计(Transgenerational Design)、全寿命设计(Life Span Design)等诸多理论和学说相继产生。虽然这些理论所产生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有所差异,但主旨都是借助于设计手段创造人性化的产品、服务和社区,满足老龄用户和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加人性化的社区体验和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二、老龄化设计: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将面临巨大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方面的挑战。我国城乡针对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机构和老龄用户辅助产业和相关福利机制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面对的老龄化问题不同,中国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区域差异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等特点,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与转型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在一些发达国家,围绕老年人消费市场的企业已初步形成一个现代商品和服务的产业延伸链,建立了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的系统网络。“银发市场”需求日渐多样化,涵盖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及康复保健等诸多方面的产品,老年产业将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竞争背景下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要加强针对城乡老龄用户需求的产业创新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将为拉动内需、扩大增长提供巨大空间,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实质性基础,为老龄用户养老保障系统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人本设计研究拓展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老年阶段后,将经历感觉、认知、行动三方面的衰退,机能衰减伴随年龄增长和生活方式变化可能不断加重,高龄阶段会产生因部分或全部机能丧失而导致的残障。同时,人到老年,活动范围缩小,生活内容由社会为主变为家庭为主,孤独、寂寞、压抑的生存状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影响其生理机能衰减进程和老年病发生几率。评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变量十分复杂,由于老龄用户在机能衰减、生活经历、行为动机、修正手段等诸多因素上存在差异,设计上很难将该用户群作为一个共性主体进行研究。人本哲学范式、用户中心的设计方法,为研究老龄群体和进行社会创新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基础。
三、人性化养老的设计原则
为老年人设计既要全面考虑目标用户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也要满足更广泛年龄和能力范围人群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个人福祉和有序化的生活方式,实现“设计的社会包容性”。“包容性设计”应该满足动态适应性和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技术设备需要包容老龄用户的身体、感官、意识和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生活方式。同时,包容性设计应具有文化敏感性,在处理人机交互技术时需要整合文化因素并将其尽可能在设计中加以拓展;需要关注审美恰当法则,考虑产品带给老龄用户愉悦的情感体验。
包容性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
原则1.公平使用,设计要适用于差异化的用户能力和差异化的细分市场。
原则2.灵活使用,设计要包容最广泛的用户喜好和能力需求。
原则3.简单并依靠直觉使用,无论用户的经验、知识、语言或注意力差异有多大,设计都应该容易被理解。。
原则4.可透过多种感觉器官理解信息,无论周边环境或用户感知能力差异有多大,设计都应该将必要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用户。
原则5.误操作的宽容性,即使以错误的方法使用也不会引起事故并能恢复原状。
原则6.减轻体力操作的负担,设计应该被有效而舒适地使用,减低用户的疲劳感。
原则7.确保容易使用的尺度和空间,无论用户的身体尺度、姿态、移动能力有多大差异,设计都应该提供适度的尺度和空间,以方便用户使用和操作。
四、未来老龄化实验室:
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设计探索
为探索网络化和复杂性的老龄社会问题,我们在中国设计学科领域率先建立了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借助工业设计的理论方法,整合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老年病学、信息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进行跨学科与跨文化的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探索,通过系统使用人本设计、包容性设计、移情设计、服务设计等工具方法,针对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健康医疗问题探索系统化的产品、环境、服务解决方案(图1)。
跨学科的老龄化设计研究领域
自2016年开始,在我和来自澳洲的孙维文(Vivien Sung)女士倡导下,乐竞网页版登录入口,乐竞(中国)工业设计系和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和悉尼科技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合作,建立了“未来老龄化实验室”。实验室以移情理论为基础,运用人本设计的方法和流程,为老龄化社会和健康医疗领域的复杂问题探索产品和服务设计解决方案,开发与社区设计相关的社会创新研究方法,分享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定义和洞见。
实验室旨在创建不同文化中的院校、政府、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吸引了不同群体对老年人的医、食、住、行四方面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探讨。设计团队与老龄社区、家庭、利益相关者和专家等合作进行协同设计,系统化的设计解决方案包括新产品、新服务、新科技、以及不同的可穿戴设备或生活情景等,并帮助参与其中的设计师和学生们建立在全球化语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能力和创新领导力。中澳两国学者和设计师通过在“未来老龄化实验室”进行设计教学与实践,共同探索开放问题、勾画情景和解决方案,有助于为解决全球老龄化问题提供创新方案。
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包括:1.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际关系;2.为老年人进行移情设计;3.老年人参与设计,共同解决方案;4.学习、分享方法和工具;5.学生,学者,企业,政府和社区之间的联系;6.适合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解决方案。
五、老龄化设计案例
以下介绍部分研究创新成果:
“城市老龄公寓卫生间整体概念设计研究”(图2)通过对中国老年公寓的实地调研和对老年人使用卫生间的行为分析,运用工业化模块组装方式创造出适应中国城市的新型老年公寓卫生间样式。由于私密性特征,用户研究很难采样。用户参与性设计方法在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老龄用户通过参与设计,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为方案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城市老龄公寓卫生间整体概念设计研究
“城市老年人购物行为研究及产品化解决方案” (图3)针对都市老年人购物行为中所遇到的困难,在系统研究老年社区环境、用户购物行为、社会出行活动等因素后,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将老年代步电动车、超市购物车、无障碍购物袋等功能产品有机整合,设计出更具包容性的老年社区共享出行购物辅助工具,满足了老年人在社区购物行为链中的易用性需求。
城市老年人购物行为研究
及产品化解决方案
针对农村老年人看病难,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团队深入农村老年病患者家中和乡镇医院调研,关注老年病患者的健康检测和就医需求,注重通过社会创新服务系统设计从宏观上解决农村老年人医疗及社会保障问题。方案从建立乡镇一体化健康监测与医疗服务系统入手,通过移动医疗基站和家庭健康监测产品的创新设计,搭建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系统。该设计将服务设计方法与包容设计理论相结合,成为综合运用包容性设计进行社会创新的案例(图4-6)。
面向农村老年人及乡镇诊所的调研
农村医疗移动基站的服务流程设计
农村老年人家庭健康检测产品与服务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乐竞网页版登录入口,乐竞(中国)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联合博奥生物公司,运用包容性设计、用户研究、协同设计等理论方法,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起坐行为、生理和心理特征等进行研究,设计出基于实时监测技术和人体工学原理的智能老年助力起身椅。项目整合了生命科学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体机能增强技术等,为智能化的居家养老体系提供了健康检测与护理方面的人性化支持与服务。人体工学设计的遥控器,帮助老年用户实现直觉操控。专为老年人生理认知设计的简洁操作界面(图7),方便用户轻松控制座椅座面、椅背、腿托、脚轮、侧箱等部件,实现起身、仰躺、移动等不同的行为需求。
利用直觉认知理论设计的智能老年助力起身椅的操控界面
座椅扶手中设计有体征传感器,能监测老年人的脉搏和血氧等生理指标,并同步上传到云端与医生分享。两侧的功能箱集成了空气监测和药物提醒等功能模块,向老年用户提供智能语音吃药提醒服务。座椅头枕安有蓝牙音响,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播放音乐。座椅整合了通风、加热、按摩等多样化的康复技术和功能,便于老龄用户起身、移动、娱乐、康复;借助工业设计手段,从生理、情感、社会等不同方面呵护老年人的各方面衰退,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图8)。
基于实时监测技术和人体工学原理的智能老年助力起身椅设计
作者简介
赵 超
博士 教授
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
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主任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客座研究员
学术主张与研究方向
专注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设计研究与创新实践,主张通过设计创新整合文化、技术、美学、商业等要素,实现设计的社会属性、人性化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主要从事健康医疗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用户体验研究、人本设计创新方法研究、社会创新理论研究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获中国政府国家优秀海外留学生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澳大利亚政府 “澳中校友杰出成就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等奖项的表彰。
提供:赵超教授
本文发表在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2018年10月26日